第229章 铜雀令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秦长淮到底是大意了,他没想到方遥岑竟然会为了拿到盒子,而挟持了他的女儿。

看来人始终会变的,当初方遥岑还对他的“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”十分不满,双方为此,起过不少争执。

而如今,她也不折手段起来了。

“你别急,他们不会伤了娴仪。”秦长淮先安抚了妻子的情绪,而后命人前往临安找到方遥岑,看看她到底想做什么。

结果方遥岑却来了。

二人在帐篷里见了面,具体谈了什么,无人知晓,只是最终达成了共识,双方将在春狩结束后,秦长淮回了临安,再将盒子给方遥岑。而在此期间,娴仪不得有半点损害。

虽如此约定了,可第二日一早,秦长淮便以胡湘儿身子不适为由,先回了临安。

回到宁王府时,才知道昨儿出了那些事,而苏乔,一早便出门了。

去了哪?

自然是拿着盒子和钥匙,去和方遥岑换人去了。

昌彦他们按着苏乔的吩咐,将人分批次而去,悉数遭了埋伏,好在都只是受了伤,并没有危及性命,其中一个回来的时候,带了一句话。

娴仪公主在他们手中,要求苏乔明儿开城门时,带着盒子与钥匙,到城外三十里处的云阳河换人。

苏乔等了一夜也没秦长淮那边送来的消息,实在也没别的法子了,便让烟罗把盒子取了来。

有了钥匙,硬如玄铁的盒子很轻易地便被打开了。

盒子里没多的东西,只有一块铜雀令。

苏乔想了想,将铜雀令收好了,又寻了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石块装了进去,这才带着篱落和烟罗,出城往云阳河去了。

方遥岑带着人,早在河边守着了,苏乔找了一圈,没瞧见娴仪的身影,便沉声道:“先把人交出来。”

“你把东西给了我,我自然会放公主离开。”方遥岑不肯退步,苏乔却是冷笑了一声:

“做出这样卑鄙龌蹉的事,还想着我相信你们不成?”

“我只是要盒子,并没有伤人的心,若非你偷走了钥匙,我们也不会绑了娴仪来。”方遥岑道,苏乔不欲与她多做争执,索性退后一步:“若不先将公主交给我,我便把东西送到圣前。”

一面说,一面作势要把盒子给了烟罗:“我是无力,可烟罗应该能在你们追上之前,赶到猎场。”

方遥岑掂量了半晌,沈菁纹提起,苏乔功夫进步得很快,虽然她们人多,可凭苏乔和篱落两人,阻拦她们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。烟罗轻功不错,方才又听到猎场那边传来消息,秦长淮已经向临安出发了,要不了多少时间便能到王府,若是他得了消息赶过来,局势便不明确了。

因而让人抱了刚刚睡醒的娴仪来,娴仪见到苏乔便挣脱下来,“噔噔噔”地跑到苏乔面前:“姨娘,弟弟妹妹呢?”

“在府里呢,姨娘先来接你。咱们比赛,看谁先到府里,好不好?”苏乔抱了娴仪交到烟罗怀中,道:“带着公主回王府,务必要保证安全。”顿了顿,又道,“你们两个一起去。”

“侧妃......”篱落急忙开口,却被苏乔给打断:“这是命令。听好了,现如今,没有什么比公主的安全更重要。”

烟罗点点头,她向来唯苏乔的命是从,篱落犹豫了半晌,却也不能违抗苏乔的意思,只好跟着烟罗一起去了。

小公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一个劲地朝苏乔挥着手:“姨娘要快着些,娴仪可不会让姨娘。”

待着她们走远了,苏乔方才回头。方遥岑也耐心十足,直到这会儿方才开口:“可以把东西给我了?”

苏乔点点头,趁他们松懈,把盒子狠狠一抛,落入了河中。

方遥岑下意识地便跳进了河中,苏乔这是另寻了一个方向,发足狂奔。

期间,也有几个人追了上来,幸而被她打退了。可却半点不敢松懈,直跑到一个庄子里,正巧遇见了要去赶早市的吴嫂子。

“你这是怎么了?”吴嫂子见她的狼狈模样吓了一跳:“这一年多你跑去哪了?走也不说一声,怪叫人着急的。”

那天一早,她去敲隔壁的门,却发现门户大开,家里却空无一人。

看着没什么东西少,吴嫂子还当苏乔出去了,可直等到第二天也没见人回来,又叫了丈夫四处打听,也没打听到什么。好好的一个人,就这么凭空失踪了。

“嫂子,有人追我,我这会儿没时间跟你说了。”苏乔一面说,一面不住地回头。

吴嫂子望了望,也没见到什么人,却还是道:“你跟我来。”

领着苏乔到了后院的柴堆前,吴嫂子把柴搬开,露出一块青石板来:“这是地窖,冬日里便拿来埋东西,轻易不取用,上面只堆柴。等到了夏天,这柴用得差不多了,露出板子来,便也可以取出里面的粮食来吃。你先在里面躲几天,我拿柴压住,没人能发现得了你。饿了便自己弄东西吃,里面什么都有。”

苏乔感激地一笑,便钻了进去。

地窖里的温度比起外面的,还更冷了几分,苏乔打了几个寒颤,听着头顶上的动静渐渐没了,狂跳的心这才勉强平静下来。

寻了个地方坐下,苏乔拿出缝在内裳里的铜雀令,来回看了半晌。

看样子,这铜雀令是复国的关键。

或许......得了它便能寻得一大笔金银珠宝,以供战争,又或许,拿着它便可命令一支能打仗的军队。

只是这么重要的东西,方遥岑为什么不自己拿着。

她与那个顾登临,应该是首领人物,那这铜雀令应该在他们手中才是。却又不像是因为意外而丢失了,反而是一开始,便是这么安排的。

盒子与钥匙,分别由苏家和沈家进行保管,世代相传,直到首领人物来,取了铜雀令,再行大事。

想来应该是当初有人预测了陈国将被击垮,便安排好了这一切。

或许按照计划,复国一事早该进行。只是出了什么意外,才耽搁至今。
sitemap